第(1/3)页 影片里,女主米尔德丽前一秒还在刻薄的跟警长斗嘴,但下一秒警长忽然咳了一口血出来,米尔德丽脸上的刻薄瞬间消失不见,关切的急忙帮他叫来了救护车…… 然后警长不堪忍受癌症的痛苦,自杀了。 但自杀前,他却还给米尔德丽留了封信, 说镇民一定会以为他是被米尔德丽的广告牌逼死的,然后会找米尔德丽算账。 就当是别人替他报了那三块广告牌的仇~ 看似警长也很刻薄,死都不想放过米尔德丽! 但其实他知道米尔德丽没钱,还专门在死前帮她支付了租广告牌的费用,就是想帮她给下任警长施压,希望那案子能尽快告破…… 还有杨逸饰演的迪克森。 他得知警长自杀后,果然以为警长是被逼死的, 恼怒之下把租广告牌给女主的广告商打进了医院! 可之后, 等迪克森也被烧成重伤送进医院后, 正好跟那个广告商同病房。 对方得知迪克森的身份,却没趁机报复或嘲笑他,反而还帮他倒果汁、跟他一笑泯恩仇。因为对方知道他本性不坏,只是太敬爱警长了、被警长的死刺激到才会失去理智…… 最后。 迪克森明知自己是被米尔德丽烧成那样的,却也因对她丧女心情的理解而没揭发她,还在被撤职后继续尽心查她女儿的案子,甚至因此而被人暴打了一顿…… 通过这些情节。 这几个角色的人物形象,都被刻画得复杂而又丰满。 不像某些影片,坏人就坏得流脓、浑身找不到闪光点,而好人就好得像圣人或纯洁的小白兔……太假! 而【广告牌】中的角色,就像现实中生活在大家身边的真人。 真实、复杂、鲜活……而又普通。 同时,这些情节也在向观众传达一个道理——有时候,宽恕比铭记仇恨怨天尤人更需要勇气。 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! 放在2020年代的夏国,这些大道理肯定会被骂是毒鸡汤……但在90年代,这些充满禅理的东西可是很吃香的。 尤其是在刚经历过罗德尼金事件的米国! 当时光洛杉矶就有上百万人参与了大暴乱,芝加哥等许多大城市也纷纷响应……与之相比,后世床总上台后发生的那些零元购啥的只能算是毛毛雨而已~ 所以。 在这个刚经受过严重撕裂的米国社会, 这部呼吁包容、宽恕的电影,绝对能触动那些刚经受过心灵创伤的米国民众的心! ——事实上,原片在2017年上映后会那么受欢迎,跟当前的境况也差不多。 那时的米国刚经历过床总上台的一系列动荡。 族裔对立、贫富悬殊等问题分外尖锐! 许多普通人都被搞得心力疲倦,只想生活尽快恢复平静生活,而这部呼吁宽恕包容的影片正好迎合了当时的主流民意、以及米国政府的愿景…… 因此! 即便在2017年时这套老鸡汤已经不新鲜了,奥斯卡却还是给了该片7项提名、最终两项大奖的殊荣! 同时该片的票房表现也足够亮眼…… 而今,社会环境跟当时相似、这套鸡汤却还非常新鲜,那么必然会比原片更加受欢迎! 而杨逸之所以选择拍这部片,很大原因也正是看中了这点。 他很清楚:奥斯卡名义上说只关心艺术,其实却是最喜欢掺和政治的,堪称米国在文化界的忠实打手! 那么他把这么应景的电影弄出来,奥斯卡总得有所表示吧? 至少也会给一个奖项的! 而拍别的,杨逸都没把握能一定拿奖。 尤其还是在他这么年轻的情况下…… 并不是前世得过奖的,复制出来就一定还能得奖,这些东西都要看社会环境等因素的。就像不是前世大卖的影片就一定还能大卖。 同时,杨逸又深知这套鸡汤听着高大上,其实对缓和社会撕裂并没鸟用~ 所以他完全不担心米国会因这片而变得更包容、更团结啥的。 只管安心收割他的奖项和名望就是了! 罗杰等影评人可不知道杨逸的腹黑想法。 因此在看出本片呼吁宽恕的主旨后, 他们全都非常激动! 他们觉得,杨逸能拍出这么应景的电影来,简直就是米国良心啊~ 而他们作为同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影评人,一定要在明天的影评里狠狠吹捧下这部片!好让更多米国民众走进影院,接受这部影片的洗礼! 从而让米国变得更加和协、更加美好!! …… 影片后半段,有个情节也让罗杰等人非常满意: 迪克森出院后,在酒吧里喝闷酒,忽然听到邻桌有人在吹嘘曾奸杀过一个少女。迪克森心中一动,立刻怀疑对方就是杀害米尔德丽女儿的凶手!于是故意上前挑衅对方,借着打斗,得到了对方的血液dna样本。 而观众们看到这里时,结合之前警长说过的话,心情都激动起来。 认为故事终于要迎来圆满结局,凶手马上就要被确定了! 但…… 最后鉴定结果却如一瓢冷水,浇在迪克森、米尔德丽的心头,也浇在那些饱含希望的观众心头。 第(1/3)页